板式換熱機組使用后期想要達到理想的換熱效果要如何改善?
為了保證板式換熱機組的供熱質量,除控制水指標(如懸浮物含量、硬度、值和氯根離子含量等)、加強運行ph管理外,還應對換熱機組的板型結構進行改善。
近幾年,在等流通截面BR型的基礎上研制開發了不等流通截面BB型換熱機組,對BB0.5型和BR0.5型換熱機組進行對比后發現:BB0.5型換熱機組的熱工性能指標及供熱質量均優于BR0.5型,在設備的使用過程中,內部會逐漸附著一層水垢,而隨著水垢的累積,其供熱質量會受到很大的影響。這一問題可以通過縮小換熱機組的板間安裝距離解決,但是這對制造工藝的要求很高。而適當增加現有換熱機組的板片高寬比,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供熱質量,且對制造工藝的要求相對低一些。
以BB0.3型板式換熱機組為例,如果板片的寬度與波紋形狀以及板間距都不變,只改變板片的高度,并將單片傳熱面積由0.3m2增加到0.5m2,我們將這一機組稱為BB0.3—A型換熱機組,以努塞爾方程中的定性尺寸為板間距,在污垢總厚度δ為0.2mm,面積附加系數CF為0.15的情況下,對BB0.3—A型換熱機組進行計算。
在板式換熱機組的選型計算中,理論換熱面積FO的一次側熱媒流速為0.4m/s來確定的話,如果所選面積不考慮附加,那么在換熱機組的使用前期可以達到設計的供熱品質,但后期卻達不到規定的二次出水溫度,若是換熱面積增加15%,那么在換熱機組的使用后期也依然可以達到需要的供熱品質。